5月22日讯 (记者 钟鸿冰)日前,“深圳夜景2030”——世界照明调查团2019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照明设计师,高校学生及相关专业从业者共同讨论城市夜景照明的未来。
据了解,5月17日晚,调查团调研了6个代表深圳不同特质的区域,包括深南大道 (罗湖大剧院段 )、华强北步行街、福田中心区、深圳湾 (人才公园段 )、华侨城 (OCT)和水围村。5月18日-5月19日上午,调查团成员们利用一天半的时间集中工作,围绕“深圳夜景2030”主题,对调研区域光环境进行了现状评价,并提出了改进策略及未来畅想。
世界照明调查团团长,日本照明设计大师面出薰表示,深圳有着非常美丽的夜景,在夜景照明的技术和管理方面非常先进。深圳灯光秀表演很震撼,展示了美学和先进的媒体立面技术,但灯光的变换也许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面出薰相信,中国倡导“绿色发展、绿色照明”,在未来深圳能在照明方面做出更多的提升,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好的发扬城市照明的优点,摒弃城市照明的劣势,让城市变得更有活力,“光”变得更加合理。
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知名照明设计师,以及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学生、照明设计及相关专业从业者,与调查团一同对6个代表深圳不同特质的区域进行了走访调查,经过专业的评判,6组成员分别对深圳的6个点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并提出相关建议。
在小组讨论中,专家和组员们将研究目标分成了七类空间,针对不同空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应对策略,旨在建立一个以人为本、智慧且环保的未来深南大道夜晚生验空间,焕发深圳起点的生机与活力。
在对大剧院的改造建议中,奉行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剧院从室内空间延伸到室外空间,使大剧院广场成为城市的开放舞台,将互动照明和智能手机相结合,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成为舞台的主角;在对KKmall后巷的改造中,植入“注入活力,在静谧的街道中创造偶遇的惊喜”。
关于”深圳夜景2030”的畅想,A组认为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地方,不希望所有建筑物的正面在夜间都是明亮的,只需要强调城市的地标建筑,其他建筑立面需要暗下去。而照亮的建筑立面应更具互动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展现深圳起点的历史和文化。
徒步经过享有“中国电子第一街”美誉的华强北,其中轴步行和活动空间张弛有度、临街商业界面生动活跃。局部商业综合体立面、地下出口构筑物的媒体立面及部分地下通道的设计体现了和谐、生动和科技感。
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灯光设计,包括灯光布局协调性的欠缺、灯光与场所使用者互动关系较少,以及巨型L ED字幕、线条灯和商铺局部亮度过高而产生的眩光问题等。
专家和组员从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对华强北2030进行展望,希望街道灯光与市民互动。例如利用广场现有的钢琴,结合3 D mapping打造多重感官的灯光体验。基于对未来技术的充分想象,提出利用高科技打造沉浸式的光环境,让华强北能够延续现代科技的历史,同时又回归以人为本的体验诉求。
专家和组员一致认为福田中心区有卓越的主题灯光秀和精致的景观照明,但公众休闲使用的公园、广场存在一定照度不足问题。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灯光秀和建筑景观照明优雅精致,是深圳的夜景名片,中心书城前广场充满活力,二层连廊富有趣味,但是少年宫和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前广场存在照度不足、不舒适等问题。
在未来应更关注人对灯光的需求,做好行人尺度照明设计,着力提升公共空间功能照明,让市民广场从白天庄重的行政文化中心,成为夜间市民活力休闲中心。在改造建议中,对少年宫大台阶增设台阶功能照明,前广场设置富有童心的星光小屋,把星星摘下送给市民。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前广场设计了庭院灯艺术遮光罩、“灯光茶几客厅”、“水池捞月”等灯光设施。
经调研发现,区域内虽仍存在标识照明不足、灯具眩光等问题,但总体而言照明建设已相对成熟,部分区域在兼顾功能需求的基础之上,已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与设计创意,能充分满足市民多元的夜间活动需求。
专家及小组成员认为深圳湾作为深圳市极具生态价值的城市空间,在满足市民夜间活动需求的同时,应营造出更加生态的城市夜间光环境。建议采取基于现有照明设施的“局部改进”及“做减法”的方法,以实现“见光不见灯”、“生态友好”、“用光于人”,最终将“将星空还给城市”。对此,小组提出了两大提升策略:1、改变设计视角,用更少的光创造更美夜景。2、改变管控思路,用媒体立面传达城市精神。
位于南山区的华侨城是深圳著名的综合型低密度社区,涉及居住、文化、商业、旅游等诸多功能。在近几十年深圳各片区的高速发展中,华侨城的灯光布局是少有的变化不大的区域,稍显暗淡的灯光系统形成了安静、平和、的慢节奏感受,“暗”和“情调”作为片区基调,应该整体保留,仅在局部做趣味性提升。因此,最终确定了“锈夜”的主题。“锈”具有多重意义,可以被理解为秀美的夜、陈旧的夜、暖的夜、慢节奏的夜、记忆里的夜、与自己相处的夜……
关于“深圳2030夜景”的营造,专家和组员认为 OCT应该始终保持其“暗”个性与“文化”的情调。极力保留空间的“暗”环境,降低道路功能照明标准,提供更有人情味的暗环境,通过灯光创造室外客厅,营造生动光影效果,关注被人遗忘的趣味角落,创造具有积极意义的“明信片空间”,最终通过城市的“暗”来点“亮”内心的光。
水围村与深圳共生,富有生机活力,具有完整的社会组织和交往形态,为大学生和创业者提供了梦想起航的庇护。水围村现状夜景照明的整体灯光氛围符合区域的特质:商业街照明营造了有机的生活肌理和独特的美感,1368文化街区照明前卫、潮流、富有创意,值得保留,未来建议更强化科技感和艺术感。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善,如水围村入口石碑彩色投光照明及文化广场高杆照明存在眩光,部分道路和握手楼中间的通道照度不足等。
展望2030年的水围村,专家和组员认为应保留商业街和1368文化街的照明,并以开放的心态容纳更多体现交互、共生和科技特色的灯光。应突出以人为本和精细化设计的理念,提升路面照度,严控灯具眩光,让传统与现代在夜景中融合与共生,并找到完美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