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93年武汉出现第一盏路灯,至而今19万余盏路灯流光溢彩……武汉路灯从无到有,走过了一百二十余年。
迭代更新中,居民家门口的小路暗路逐个点亮;环保节能的LED灯正逐步取代早期的汞灯、钠灯;特色路段,一批搭载环境监控、遥感停车的智慧路灯正试点运行……全市路灯改造升级工作正有序推进。
“以前包里总揣着一把手电筒,晚上回家,路边的灯光着实太暗。如今换了新灯,感觉心情都敞亮了。”11月30日,家住武汉市洪山区三桥社区的张阿姨笑容满面,向记者介绍家门口的变迁。
三桥社区全长1.3公里,包含2条主路4条支路。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原有路灯照明效果差,且路灯架空线路与弱电线路杂乱,影响居民生活,存在火灾隐患。
短短数公里的换灯工作,远没有想象中简单。由于线路老化,国网武汉市路灯管理服务中心(下称路灯中心)工作队对原有线路、变压器更新改造,重新安装33盏新型LED灯具,社区照明品质大大提升。
无独有偶,11月26日,维护人员巡修发现,硚口区古画社区一幼儿园门口熄灯两盏,出于安全考虑,其立刻更换三盏40瓦LED灯具。结合居民反馈,后期,该路段剩余12套路灯全数更换为LED灯,确保居民出行安全。
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用高光效、低功率的LED光源替代社区内老旧荧光灯、钠光源;解决“三线合一”社区路灯低压线路安全隐患问题,推进全市217个老旧社区2256盏改造工程落地,真心实意为居民排忧解难。
灯杆笔直挺立,灯光明亮清晰……11月30日晚11时许,记者来到建设大道(青年路—新华路段),临近午夜,体感温度降低,道路上行人车辆渐少。
建设大道(青年路—新华路段)全长860米。十余年间,道路上均布设清一色的400瓦高压钠灯。时间累积,钠灯能耗大,雾光效的特性渐渐显现,光效亟待提升。
今年初,市城建局部署,该段道路与新湾一路、发展二路等15条线路一道,成为江汉区道路设施改造提升的重点。
“12点整,沿线盏路灯照度,将由原先的250瓦变为125瓦。”路灯中心项目管理室丁宏指着一侧的路灯介绍。随着零点到来,记者看到,除路口处路灯光效未发生明显变化外,直行道两侧的路灯缓缓变暗,沿线车辆照行不误。
光线调节的秘密,源于灯杆下的单灯。丁宏介绍,该位于智能微断面板上,该面板具备单灯控制及开关功能,可进行远程开关灯,调节转换功率。其内的电脑芯片,可监测、诊断单灯运行的电流、电压、漏电、功率等状态,对未来多功能灯杆综合网关升级改造奠定良好硬件基础。
据了解,经前期人流、车流分析,该路段分别在夜晚0至3点间进行50%、70%照度调控。数据显示,结合夜间照度调节,其夜间能耗仅为原先的三分之二,具有节能环保的功效。
“您的车辆非新能源车辆,请迅速驶离。”11月30日下午,江汉区振兴二路一侧,前来办事的李先生正忙不迭将自家汽油车开出停车位。随着车轮驶出警示线,语音播报随之停止。“没想到这么智能,真是不可思议。”李先生连连感叹。
“这是武汉市最聪明的路灯。”路灯中心设计部主任吕强告诉记者,该路灯系三阳路、澳门路沿线“一代智慧路灯”的“升级版”。路灯自下而上分布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语音提示音柱、LED大屏、枪球一体摄像头、气象监测设备及5G基站、LED灯具。后期,还可根据需求,搭载智能设备和交通信号灯、道路指示牌,实现“多杆合一”,从而“一键式”集纳公安、交管、气象发布等不同数据,迅速分配资源,进行决策。
智慧一张网,点亮城市光。今年5月10日下午,突如其来的强对流天气,让武汉秒变黑夜。片刻之后,城市道路照明综合管理系统智能决策,中心城区19万与盏路灯自动开启,为市内道路提供紧急照明……
这是市城建局统筹路灯建设,提升城市质感的一个缩影。据悉,历经两年布局,城建局组织路灯中心搭建的“城市道路照明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已居全国照明系统前列。其可精确监测主城区19万盏路灯运行情况,真正实现“数据一个源、路灯一张图、业务一条线”。